时间:2022-10-07 20:21:31 | 浏览:443
晋中者
三晋腹地,晋商故里,
尽揽山河之大美,
演绎家国之大戏也。
城镇集群,景点星列,
乃晋商大观园中之精华。
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为太行山中段之佳境。
不得不感慨:
天造地设,美哉晋中!
“一座晋中城,半部中国史”
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晋中为世人称道。在时代发展与需求升级的双重背景下,晋中高品质推动文旅融合,在创新求变中挖掘新的引擎,文旅产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景象,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晋中路径”。
资源为基 旅游产业领跑全省
2019年12月8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晋中文旅产业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正式举行。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品类齐全的文化、旅游产品,让在场的媒体、特邀嘉宾纷纷陶醉其中。
“不来晋中,等于没到过山西!”“晋商故里,中和福地!”……无论在官方的推介词中,还是当地人的开场白里,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都充满着溢美之辞。
自信的底气,正是来自于晋中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到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从红色大寨到巍巍太行山百里画廊……可谓满目皆风景,古城、大院、山水、民俗,风情万种。
晋中平遥古城
来自晋中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晋中境内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538处,其中国保单位69处,居全国第五、全省第四。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19处。全市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共149处,总量全省第一,其中A级景区35处,5A级景区2处,A级景区总量和5A级景区数量全省第一。山西7处5A景区就有两处在晋中,分别是平遥古城、介休绵山。
晋中介休绵山
显然,晋中站在了旅游资源的高地。但被赋予高度的同时,晋中还致力于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旅游产业继续升级,做“加法”,更做“乘法”。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区位优势等被充分结合,大胆利用。原本静止的旅游资源在保护与传承中发生着化学反应,显示出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如今,晋中1.64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坐标范围内,向全世界打开的是文化、山水、田园、红色、休闲几大系列“无所不能”的旅游境界。晋中市文旅局介绍,“十二五”时期,晋中市游客接待量和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30%以上,持续领跑全省。2018年,晋中市旅游海外游客、创汇、国内游客、国内收入、总收入五项指标绝对值排名均为全省第一。2019年1—12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36%,实现旅游总收入1188.03亿元,同比增长17.17%。
融合为本 构筑“旅游+”立体产业体系
靓丽的成绩单,是对晋中文旅业发展成果的最好评价。但晋中没有满足于此。随着旅游产业加快升级,旅游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这无疑对旅游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新的课题也不期而至:如何让旅游产品更具韵味?如何凝练出地域特色更强、开发潜力更大的文化标志和符号?如何让旅游具有持续竞争力?
面对这样一场大转型,经过一系列思考与探索,晋中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融合发展才有前景。
孔祥熙宅院
以“旅游+”为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把握“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诀,晋中持续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日渐多元的产品种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商业”,万达广场、奥特莱斯等国内一流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旅游+体育”,建成国内一流的李宁国际滑雪场,滑雪成为冬季旅游的亮点;“旅游+农业”,官道巷、黄土农言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受到青睐;“旅游+工业”,红海玻璃园、鑫炳记文化园、晋华1919园区等一批工业旅游点成为打卡胜地……
太谷三多堂博物馆
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晋中持续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求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深度挖掘晋商人文资源与历史,改造、开发和提升平遥古城、静升古镇、晋商大院等文化项目;开发利用山西和晋中的农耕文化、说唱歌舞艺术、民间工艺、民俗传说等民间文化,提升晋中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陆续推出平遥国际摄影展、灵石版画双年展、太谷孟母文化节、祁县王维诗歌节等15个文化名片……奏响了“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的动人乐章。
作为晋中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平遥古城的文旅融合颇具典型意义。1997年12月3号,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带着这一光环,平遥又连续举办了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我们的节日·平遥中国年”连续10年闪亮登场;《又见平遥》演艺节目持续火热;2017年,平遥国际电影展风靡全球;2018年,平遥国际雕塑节接踵而至……这些文化活动使这座有着2800年历史的古城焕发出无穷魅力。据统计,从1997年平遥古城成功申遗到2018年这21年间,古城游客人数由12万人次增加到154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180.78亿元。
全域为纲 探寻旅游发展新模式
事实上,告别单一的古城大院,摒弃传统的景点旅游,构筑以旅游为桥梁纽带的立体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创新旅游新业态,本质上也是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而最终目的无一不是为了推动晋中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在满城尽带互联网的科技狂潮下,旅游如何转变思维,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翻阅晋中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文旅振兴的各种文件、资料,不难感受到他们越来越坚定的决心、越来越清晰的定位:发展全域旅游顺应大众旅游发展新趋势,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晋中张壁古堡
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2月,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公布,晋中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地级市入选。这是机遇,更是挑战。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晋中紧密围绕该项工作,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引领示范为目标,依托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以及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大胆探索实践,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及载体,把全市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努力探寻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提高旅游发展品质,激活优势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晋中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如果用更形象的说法,则可以表述为——立足“一圈”“两带”,打造“三大精品”让晋中文化“亮”起来,让晋中文物“活”起来,让晋中节庆“燃”起来,让晋中创意“热”起来。
“一圈”以太原、晋中城区为重心,依托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百里潇河生态长廊、百里龙城区域经济长廊,连接寿阳、太谷形成五十公里半径、一小时车程的城郊休闲度假圈;
“两带”一是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207国道串联的太行生态绿带;二是以家国文化旅游公路串联的晋商文化廊带。重点优化古城大院村堡,扩充生态休闲康养,打造百里太行画廊和太行、潇河人家,策划实施晋中当代名人故居传承保护工程和名人名作传播展示工程,培育特色文化新名片,形成一百公里半径、两小时车程的晋中新旅游圈;
“三大精品”一是国际精品,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融入北京、西安国际旅游线路,打造国际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首选目的地;二是国内精品,以平遥古城为中心,引领以乔家大院、介休绵山、王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民俗文化游和左权百里太行画廊、昔阳大寨、和顺石拐为代表的太行红色生态游,融入省级线路,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品牌;三是省内精品,以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百里潇河生态长廊、榆社云竹湖、太谷乐华城、灵石崇宁堡、红崖峡谷等新业态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培育旅游消费新增长点。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晋中用开放思维来引领,坚持项目为王,通过实施“千亿工程”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先后出台多项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市、县两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每年3000万元文化产业资金和4000万旅游产业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30亿元,通过贴息、担保、补助等形式对394个项目给予扶持,引进华侨城集团、乐华恒业集团、中国动漫集团、山西文旅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实施龙城大街区域开发、榆次潇河艺术部落、太谷乐华城欢乐度假区、榆社云竹湖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了全市旅游产业专业化经营、资本化运作水平,为晋中全域旅游建设探出了新路。
创意为翼 文旅融合硕果累累
为传统景点注入文化因子,用时尚元素勾兑古典景致。如今到晋中旅游,游客不再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游古城、看大院,一大批以生态休闲、都市娱乐为主题的大众化、体验型消费项目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旅游环境的全面改善、旅游设施的集体升级……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已渐渐开始品尝到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甜头。
不可否认的是,背后的源动力则是持续更新发展的创新思维、创意举动。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秀红表示,多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方向。在促进文旅“软”融合从而推动构建转型发展“硬”支柱的过程中,经历了由“跟着资源走”向“跟着市场走”再向“跟着创意走”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
晋中常家庄园
毋庸置疑,“创意”正是这条发展新路上最有分量的词,同样也是近几年晋中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不能忽视的关键词。刚刚闭幕不久的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创意”更紧扣“创新为上”的要求。
以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平遥县作为晋中的一个普通县城,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没有电影产业,却靠创意思维,开创了国内电影展运作新模式,走出了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实践和文化影视繁荣的新路径。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一炮打响,大获成功,同样体现了创新思维。这场民歌盛会,是晋中市贯彻落实全省“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部署要求的重大行动,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重要抓手,也开启了晋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知名品牌的新征程。组委会一方面抓文化打磨,一方面抓创新组织运营模式,同样以“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赛事体制予以运行,激发出了企业家群体参与文旅产业开发的热情。总之,秉承的是“政府做政府的事、专业人做专业的事”,坚持的是“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的是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晋中大寨景区
晋中,正朝着全域、全时、全景的旅游远景目标不懈努力。可以预见,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晋中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千千万万的游客将来到晋中,爱上晋中,享受到这里满满的幸福感。
编审:山西晚报 胡斌
文字: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斌
图片: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柴旭晖
3月10日,记者从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鲁甸专场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鲁甸经济总量达到82亿元,“十四五”将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鲁甸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掀起了鲁甸跨
文/ 宜房君叙州区开始大展拳脚。翠屏区的发展,自然会突飞猛进。翠屏区将在叙州区的紧逼下,重新找到自我定位。整体来看,一定是向北拓展。翠屏向北,是唯一出路。一位在岷江新区有多年开发经历的地产界人士C 先生说,翠屏区在叙州设区后,将会对岷江新区
许昌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特色十分鲜明。许昌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基础深厚,发制品、人造金刚石、烟草等一批优势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许昌是全国四个水生态文明城市,长江以北就一个,就是许昌。许昌还是河南省最宜居城市。
2月27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会议通报我市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安排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海方 通讯员 张晓甫 赵明奇 袁智慧“贾湖·东方道系列白酒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国际最高奖项‘大金奖’,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5.46%,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研发推广了‘五粮浓香型’等一批全国先进的
大象新闻记者 宋明增 通讯员董建青 文图1月24日,中国共产党南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
9月26日晚上,“中原大讲堂”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与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学习报告会举行。县四大家领导张团结、王静娴、周燕,周明河及各县直单位负责人在民权分会场收听收看。报告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新国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枢
智能终端及配套产业链生产基地即将试生产,高端大气的知名国际学校即将投入使用,集康养中心、月子中心、购物中心、健康中心于一体的颐养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7月28日下午,淄博市2022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活动来到张店区,一个宜居
中国网6月22日讯 按照《“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镇村实际,兴隆县兴隆镇党委狠抓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党旗红”和“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持续巩固脱贫致富成果,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工程,把党建工作成效转
宝鸡新闻网讯(记者 张超 陈云哲)陈仓区是中共宝鸡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项目观摩的最后一站。当天下午,观摩团集中参观了正威宝鸡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配式建材产业园、宝鸡大丰LNG储气调峰等重点项目。近年来,陈仓区坚持以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