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榆次区篇(一)全力攻坚建设绿色生态先行区

时间:2022-10-07 20:36:24 | 浏览:357

从太原南站出发,沿着太榆路一路向南,仅需 20多分钟,便可到达晋中市榆次区,沿途的武宿国际机场、山西大学城、奥特莱斯广场……处处显示着它作为晋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便捷。事实上,由于榆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南北集散枢纽,

从太原南站出发,沿着太榆路一路向南,仅需 20多分钟,便可到达晋中市榆次区,沿途的武宿国际机场、山西大学城、奥特莱斯广场……处处显示着它作为晋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便捷。

事实上,由于榆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南北集散枢纽,商贾云集。

如今,经历时光变迁,榆次老城、常家庄园、10余家老字号商铺等仍被保留下来,晋商文化底蕴深厚。

而这里有的不仅仅是商业和旅游文化,作为三晋“米面之乡”,榆次更是久负盛名。

为了将这里的农村资源利用起来,榆次区早已开始“先行先试”,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村庄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土地复垦帮助村民受益

通往村口的林荫道整洁而宁静,一幢幢二层楼房排列整齐,每家每户院落旁边都是蔬菜大棚,通过院落一道专用的门,村民不需要走出院子便可以进行劳作……这里是地处榆次区东北部丘陵旱垣山区的东赵乡石羊坂村的住宅新区。看到这样的场景,谁能想到,就在十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仅仅1000多元的贫困小山村。

此前的石羊坂村,农民靠天吃饭、靠地养人,在大片贫瘠的旱地上,村民们只能种植玉米、小杂粮,蔬菜种植完全是空白。为了改变贫困面貌,当地村民尝试过种果树、养羊,但因水源等问题,都没有成功。近年来,为了进行现代农业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村子改变了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并建设成了占地300亩的高标准“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88套。其后,又经过统一设计,统一规格,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住宅新区的建设。

去年12月21日,石羊坂村迎来了又一次大变样——旧村综合整治。当时,全国正在进行大棚房整治,在此大背景下,村委会确立了“村民自愿、村委组织、拆除旧村、置换土地”的思路,由于时间紧张,近半数村民需要安置。村干部们的压力很大,不但要为村民做好思想工作,还要为每一户在新村没有住房的村民找好临时住处,并为其承担住房费用、水电费等所有费用。

很快,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石羊坂村旧村的104个院落就被全部拆除,这些曾经高低不平的土地被复垦完成后,将为整个村子新增243亩耕地。如今的旧村,已经完全成了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周边的道路也被拓宽,各类设施相继配套。

石羊坂村党支部书记边旭东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如今,近半村民住进了新村的楼房内,在村委会东侧,还将新建33亩村民住宅小区,为剩余被临时安置到外村的村民彻底解决住房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里早已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相融合、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相融合的产村融合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户一宅一温室、一村一品一模式”的模式。今年,温室“鱼菜共生”模式也成为村子里产业发展的新航标,水肥一体化微喷被作为技术升级的新内容,为当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边旭东表示,在耕地全部被验收之后,村里将引进大户,将这些复垦后的土地进行流转,承包给大户,让村民参股受益,获得收益,并最终将村子打造成包含温室、采摘等在内的现代农业新村。

事实上,石羊坂村模式仅是榆次区的一个缩影。据榆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宏介绍,如今,榆次区已在土地综合整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占优补优、占补平衡的模式不断破解用地瓶颈。到今年8月初,已经完成拆旧区复垦规模1663亩,新增耕地1469亩,建新区完成归还周转指标1438亩。

合作新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在榆次区北田镇杜堡村采访时,记者看到一座核桃园生机勃发,长势喜人,繁盛的枝叶下核桃密密麻麻。这里是晋中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核桃示范园,亦是晋中市亩产最高的核桃园。普通的核桃林亩产仅有100斤左右,在这座核桃园内,核桃亩产却能高达830余斤,一亩核桃树的平均收入将近1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程永祥最初种植核桃时,引进不少外地品种,由于“水土不服”,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程永祥自己不断尝试核桃品种选育试验,最终培育出了经国家认定的“林核1号”。目前,这个合作社的数万亩核桃园,栽种的几乎都是这个品种。

如今,这里成为榆次区激活农村资源、林业扩规增收的示范点之一。近两年,合作社参与建设晋中干鲜果销售平台,带动原低产低效种植区普遍每亩增收2100元左右,丘陵荒山通过核桃栽植,普遍增收2600元至3200元左右。今年,林果丰合作社将继续完成核桃新栽植6068亩。按照保守估计,合作社今年仅核桃树的收入已近亿元。

按照榆次区的规划,从2018年到2020年,全区共实施种苗培育1.55万亩,总投资7750万元,2019年林业育苗计划0.45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同时,2018年,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1.2万亩现已全面落实到位,已通过省林业厅验收。此外,2018年到2020年新发展经济林面积0.9万亩,去年任务已圆满完成。

作为掌握了一整套适宜当地的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的“领头羊”,林果丰合作社采用多种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成为榆次区推动生产托管的典型。

去年,榆次区被列为全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任务为7个乡(镇)22村1213户,面积13000亩。2019年农业生产托管工作任务为50000亩。榆次区着眼于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立足于服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联合组织。截至记者采访时,全区省、市、区级示范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74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0个、省级合作社39个;省级家庭农场4个、市级家庭农场10个。

合作社与当地果农进行了广泛合作,在生产资料方面,主要采用全程托管合作、技术托管合作和订单托管协作这三种合作模式。在资金项目方面,通过申报项目资金、自筹发展资金、苗木无息借贷和按果品价值返还置换等方式,积极主动帮助核桃果农,以最小的成本发展核桃产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建设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农民成为育种育苗、栽培施工、嫁接修剪、农机服务等专业型实用人才。合作社先后成为“榆次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目前,合作社旗下的林沃丰联合社社员单位已达145家,分布于晋中市9个县(市、区)。总覆盖区域10.6万亩,其中核桃种植区域6.4万亩,实现品种化统一种植区域3.1万亩。

创新思维成就最美乡村

河道整治、垃圾分类、环境美化、生态绿化、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天然气入户、污水处理设施等一应俱全,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级卫生所、公共澡堂、公共停车场、农民公园、储物场、水冲式厕所等一系列工程相继配套……在距榆次城区18公里的乌金山镇后沟村,120套整齐气派的二层别墅式现代化民居均匀分布,一排安静祥和的新农村景象。

事实上,就在三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满眼都是破窑洞、满山都是旱玉米的封闭落后小山村。全村260余人分散居住在6个自然村的好几座山梁上,贫瘠的沟坎上,地无三尺平、路无两丈直,出门不是上大坡,就是走深沟。用榆次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军的话说,这里的地理环境是典型的“七沟八梁”,当地村民亦笑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由于没有企业愿意落户于此,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弱妇孺只能守着几亩旱地靠天吃饭。

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村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填沟造地。后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占杰告诉记者,原先零星分散的300多块旱地经过集中整理,形成集中连片,耕地面积由452亩增加到了889亩,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机制保障。村民们的劳作方式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家家户户种的都是玉米,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仅有四五百元。如今,村里利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从土地确权到置换流转,再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从固化走向流通,形成清晰的价值增值链条。村委会制定了截至2030年的建设规划,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重点,打造以旅游引领的田园综合体和康养引领的共享养老社区,构建起一产、三产协同发展的模式。以村委会成立的晋中瑞盛沃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统一管理全村的各项产业,引进以蓝莓、樱桃采摘为主的天地祥和专业合作社,以百果园、百香果园、栎树园、猕猴桃园为主的晋中康源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晋中宏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为后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村民的承包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得到稳定的租金,新增土地的收益又成为人口收益的股金,合作社、公司打工还可挣得薪金,农民收益倍增,村集体收入三年间从破零增至20万元。村民们将自己的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后,除了从每亩地得到800多元的租赁收入,还可以到蓝莓基地和果园里“打工”,一天可以得到近百元的收入。

在层峦叠翠、鸟语花香的美景中,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田园变景区的奇迹正在后沟变为现实,后沟村开始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去年,全村的旅游业收入就达660万元,吸收了150余名本地村民和80余名外来人口就业,并于今年6月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点。而变美的乡村也吸引到更多的资本和产业。目前,后沟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已签约资金8亿元,希尔斯双语学校、共享养老社区、研学植物园、国防教育基地先后签约,去年底,全村经济收入达到1600万元,人均收入18086元。

如今,从旧村拆迁到新村建设,从产业发展到文化培育,从村规民约到乡村治理,这里不断续写着“最美乡村”的榆次样本。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珍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六红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赵琴

相关资讯

中原突围皮定均掩护全军,55授衔时,毛主席亲自批示:由少晋中

当十三年抗战终于结束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华儿女并没有迎来久违的和平,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老蒋非但没有给人民以修生养息,反倒在美帝的支持下,磨刀霍霍,再起战端,将目光盯向了我党的解放区。在当时我党的诸多解放区当中,最让老蒋如鲠在喉的无疑是中原解放

安徽淮北市杜集区“党建”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

本报淮北讯 (通讯员 王飞)近些年来,安徽淮北市杜集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服务创收型4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建强村级党组织促发展、发

「督查前沿」出真招!淄博市周村区建立“大格局”,推进“大招商”

今年以来,淄博市周村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速动能转换、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全面落实“三个有”要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五大措施助力周村招商实现新突破。1-5月份,实际到位市外外来投资34.8亿元

河北秦皇岛抚宁区村庄环境实行“星级”管理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永存)宽阔通畅的道路、整齐排列的路灯,干净整洁的广场……走进秦皇岛市抚宁区抚宁镇三里杨庄村,可以看到一幅北方农村秀美的田园画卷。村民们说,前些年这里道路尘土飞扬、露天厕所随处可见,现在的好环境,归功于村庄环境的集中整治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

专家: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刘亮):8月28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厦门,调研采访过程中走进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新冠疫情尽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机

湖南省首个海底睡眠馆建设收尾“十一”开放

红网时刻益阳8月27日讯(记者 姚冶 通讯员 徐小迪)今天下午,湖南省首个海底睡眠馆建设工程在益阳收尾。这个海底睡眠馆建在益阳甜甜湾乐园海底隧道内,将于今年“十一”与乐园同步开放。 在益阳甜甜湾乐园施工现场,海底隧道造景工程已经完成,正在铺

4步骤开启睡眠中心建设的思考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睡眠过程中许多未知的领域也需要睡眠医学工作者进一步去探寻。而要更好的了解睡眠生理,诊断和治疗睡眠疾病,科学的睡眠监测和评估手段是基础,而一个基于学科发展需求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蒋依依影迷网微商货源批发官网花艺培训网女性彩妆品牌钓鱼场资讯网胡先煦影迷网燕京啤酒A股票于文文歌迷网公寓短租网保利发展股票西贝vip会员网海参养殖技术网周华健歌迷网德夯苗寨旅游攻略桂平西山旅游
晋中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旅游精品;晋中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境内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
今日晋中 cuizhui.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