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能人”返乡助脱贫攻坚——榆社县破解农村人才匮乏难题

时间:2022-10-07 21:31:11 | 浏览:1050

阅读提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发展的现实瓶颈问题,也是对农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有效治理、创新作为的智慧和能力的考验。连日来,记者在榆社县采访发现,该县自去年开展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三

阅读提示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发展的现实瓶颈问题,也是对农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有效治理、创新作为的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连日来,记者在榆社县采访发现,该县自去年开展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三创”活动以来,各类回归人才共创办投资金额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百万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额接近20亿元。

A 搭建平台邀请“能人”返乡

榆社县是我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改革开放以来,榆社籍在外就业创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20多人拥有亿元以上资产,千万元以上的近200人。然而,家乡却存在着农村“空巢化”、经济“空心化”的现象。

针对现状,2017年,榆社县开展了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三创”活动,引导视野开阔、能力突出、实力雄厚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或回乡投资兴办企业,挑起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担子。

“我相信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郝北镇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赵艳飞去年11月返乡,在这之前他是在外创业“能人”。

“村里地不成片、田不成块,没有任何产业,集体账上无一分钱。”谈起上任时的情景,赵艳飞至今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自己一上任便筹集资金带领大家四处参观、考察、招商引资。打造1000亩养殖淡水螃蟹和小龙虾的河滩地、开发400余亩莲藕种植地、投资500万元建成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现代化猪场等项目,都是赵艳飞上任后一手创办的。如今,在这些项目的引领下,全村已实现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的目标。

“三创”活动启动后,榆社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还乡创业、能人返乡创业、退休干部回乡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并按照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标准和要求,重点摸排本村农民工、在外“能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此基础上逐村逐人分类造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能人”资料库。目前在列人数894名,储备农村后备干部341名。此外,通过邮寄乡书、上门走访或借“能人”回乡祭祖、返乡探亲等时机,邀请“能人”座谈,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号召各乡镇党委书记、原单位领导、本村老干部、家族长辈等出面,动员在外“能人”回村任职。

B用活政策助力“能人”发展

为充分发挥返乡“能人”的带头引领作用,榆社县在“能人”的选育用管上下功夫,加强激励保障机制,用活各项政策,推动“能人”返乡创业有发展、有“钱”途、有前途。

2016年2月,周永胜全票当选为榆社县箕城镇板坡村党支部书记。而同时,他还是一家年产值2800余万元、销售收入2900万元、利税200万元的福利塑料公司的负责人。去年,榆社县委、县政府为周永胜的公司争取到500万元企业贷款,并在厂房租赁、利税征收等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政策。

“办公司我享受了国家的政策红利,现在回村当支书应该我回馈社会了。”周永胜告诉记者,他上任两年多来,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本村及周边42名贫困人口到自己的公司务工,为13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全村2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榆社县对有治理能力的“能人”,鼓励他们进入村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于创业能力强的“能人”,指派专人挂钩联系,为其创业牵线搭桥;对于已确立项目的“能人”,严格执行《榆社县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项目运行的总体效果。同时,人社、农业、科技等部门采取“菜单式”点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等方式,加大对返乡“能人”的培训指导。据统计,县乡换届以来,全县共组织针对“三创”人员的各类专题培训10多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此外,该县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一律享受《榆社县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已退休的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回村任“两委”主干的,在原工资基础上,按普通村主干发放补贴报酬。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榆社县“能人”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实现了“能人”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成为该县脱贫攻坚新引擎。

C资源盘活释放“能人”效应

“能人”返乡,以资金、技术或能力,为经济注入强劲活力;以开阔视野和胸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观念的转变,榆社这片昔日“落后的乡土”正在成为“希望的田野”。

2017年4月,返乡“能人”陈晋川投资10亿元创立了山西同宇综合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组建了同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并担任书记。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在郝北镇漳河岸边建起了同宇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竹柳3万亩、火麻2万亩、中药材2000亩,建成了火麻、小杂粮加工企业,成立了集APP商城、微信商城、店中店、线下体验店、第三方平台、PC商城六大销售终端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起了占地3000亩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太行寻梦园。

“要给农民兄弟实惠,真正建立与农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同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周边3个乡镇26个村的群众提供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2017年年底仅工资就发放4600万元,使1950余户贫困户直接脱贫,形成了产业扶贫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贫困山区精准脱贫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亿鑫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奋明,回乡投资兴办了田鑫浩达农业有限公司,兴建100座温室大棚,吸纳本村和周边村劳务人员155名;山西兰田集团董事长田玉成,回到箕城镇柳滩村,投资7000余万元成立了以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化养殖为龙头的山西兰田柳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之前的不足2000元,到目前超过万元,实现了农业结构由单一、传统、分散走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开辟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一大批返乡“能人”创办的企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453元增长到如今的5153元,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榆社全县返乡“能人”共组织帮助群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型企业等各类涉农项目135个,帮助5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县农村人口提供8000余个劳动就业岗位,部分农民还通过入股分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式找到了致富门路。去年以来,返乡“能人”共带动全县发展设施蔬菜9000多亩,发展小杂粮3万多亩,发展中药材8700余亩,发展“玉露香梨”5500多亩,发展笨鸡养殖300万只,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新亮点。

本报记者 张谦 本报通讯员白昌华

相关资讯

家政市场富矿呼唤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杨朝清今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家政学硕士研究生。这是全国第一个独立设置的家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研究老年福祉、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家庭营养与膳食等方向。当前,不少人对高校设置家政学本科专业存在误解。事实上,家政学培养的是家庭治理人

​湛河区美丽农村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平报融媒记者孙聪利 通讯员王毛生湛河区苗张路提档升级工程已于近日大头落地,这让曹镇乡彭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彭红杰很是兴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他觉得更有信心了。“俺村有10亩建设用地,因交通不便,一直闲置着。苗张路提档升级后,很快就引进了投

开封市禹王台区委书记黄腾调研“三秋”生产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9月23日,开封市禹王台区委书记黄腾带队调研督导“三秋”生产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副区长孙秀琳和两乡、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黄腾一行先后到南郊乡杨庄、小苏村和汪屯乡马头、张庄,实地查看了“三秋”生产和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并与

漯河市召陵区召开2022年度援疆干部人才座谈欢送会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郑浩 通讯员 乔基恒 翟晶晶6月16日上午,召陵区召开2022年度援疆干部人才座谈欢送会,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卫缺出席会议。5位援疆干部人才及所在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许海鸥主持。会上,许海

串珠成“链”隆起焦东“新高地”焦作马村区领跑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板块间的相互切磋。每座城市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也使城市的综合面貌匀称而饱满。位于焦作之东的马村区正如中心城区的展翅一翼,应势乘风起,项目串珠成链。沿人民路一路东行,在人民路与文昌路交会处,就是马村区焦东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

焦作马村区:努力将企业“大树”培育成产业“森林”

抓项目,赢未来。抓服务,促发展。今年年初以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紧扣区委“12356”工作思路,践行“13710”工作机制,落实“1+4”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将企业“大

焦作马村区:医保服务站进村优化服务暖人心

“现在俺村有了医保服务站,看病买药越来越方便。这不,俺想申请高血压的慢性病鉴定,把资料交给村医没几天,慢性病处方本就发到了俺手里。”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业务,这让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街道东韩王村71岁的王红雨大爷感慨不已。医保服务站进村,打通

鹤壁市淇滨区:“墩苗育苗”,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能力

“墩苗”是为了根深,根深则苗壮,苗壮则花红,花红则果硕。2022年,淇滨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于3月7日至9日,在鹤壁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运营官”培训班,切实为2022年乡村振兴“墩好苗”。强化“墩苗”纪律

平泉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河北日报讯(记者尉迟国利)平泉市坚持“人才兴市”发展战略,聚焦市域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建设。聚焦产业布局,着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实施“一产业一基地、一平台一团队”引才育才模式,不断推动产

河北平泉:脱贫不返贫全力奔小康

来源:经济日报“果树满坡,暖棚成行,山顶风景林,映美家乡。轿车代步,机械插秧,产居一体,网络电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生活在辛勤的劳动中变样。”在河北省平泉市,老百姓吟唱着产业发展新图景,饱含着对小康生活的赞美。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阿斯顿马丁跑车网马嘉祺歌迷网海外移民资讯网波斯猫资讯网翼装飞行运动网围炉煮茶官网林俊杰歌迷网桂林日月双塔资讯网黄骨鱼养殖箭牌卫浴资讯网红木家具网婚礼策划网猫屎咖啡品鉴网国际车展网京东方最新消息
晋中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旅游精品;晋中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境内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
今日晋中 cuizhui.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