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21:58:44 | 浏览:632
说起左权,人们都知道这位革命烈士,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八路军高级将领,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5年3月15日,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他2岁那年,左权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那个时候的左权还不知道悲痛,他的记忆中没有留下父亲的印象。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女儿竟会有和他一样的境遇。
左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一个人抚养左权,生活很艰苦,他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家里干活,这让左权早早就懂得了生活不易,后来他断断续续读完了私塾、小学、中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接触马克思主义,立下了投身革命的志向。
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听说孙中山在南方革命,便毅然投笔从戎,远赴广州,并于次年11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奠定了他军事生涯的基础,也拉开了其军事生涯的序幕。从此之后,左权先后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叛乱、东征平定陈炯明等战斗。
1926年,左权被派往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两所院校一所注重培养革命理论,一所擅长培养军事人才,一文一武,相辅相成,让左权成为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1930年6月,左权返回国内,投身土地革命,他拥有良好的政治和军事素养,特别擅长组织谋划,既担任过红军的军长、政委,也担任过军团的参谋长。无论是参谋策划,还是统兵作战,左权的表现都十分出色,逐渐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
左权与朱德等人合影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红军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任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后来又兼任第2纵队司令员,率部队开往抗日前线,参与创建太行山区革命根据地。
当时,朱德作为八路军总司令,主要在延安负责统筹指挥,八路军前线战斗由副总司令彭德怀直接指挥,而时任八路军总参谋长的叶剑英长期驻在国民党统治区,负责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因此八路军参谋部的日常工作实际由左权承担,他协助彭德怀打了很多胜仗,粉碎了日军多次大规模进攻,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百团大战。
左权是我军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在百忙一边指挥部队打仗,一边从事军事研究,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军事理论研究文章,还和同样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伯承一起合译了《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成为八路军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事业顺利的左权也收获了爱情,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结婚。
刘志兰从小生长在北京,家庭境况良好,姐妹一共七人,个个貌美如花,被誉为“七仙女”,尤其是刘志兰身材修长,肌肤雪白,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延安,都是出了名的美女,而且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与浦安修、叶群合称“延安三美”。
刘志兰比左权小12岁,家庭背景差别也很大,但左权的素质和才华让刘志兰折服,两人结婚之后感情融洽,婚后第二年便为左权生下一个女儿,35岁的左权高兴地手舞足蹈。
孩子出生了,该叫什么名字呢?彭德怀问左权。
左权抓了抓耳朵,不好意思地笑了,光顾着忙工作,还没想好呢。
彭德怀帮左权出了个主意:刘伯承的孩子出生在太行山,叫刘太行,你的孩子出生在辽县,位于太行山北麓,就叫左太北吧!
这个名字很有纪念意义,左权欣然采纳,为女儿取名左太北。
现在存世的左权照片,大多神情严肃,但有两张除外,一张是抱着不满百天的女儿与妻子合影,另一张是他单独抱着女儿留影。两张照片中,左权的笑容是那么的幸福。
1940年,左权与妻女合影
遗憾的是,这样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2年。
1942年5月,日军侦察到八路军总部位于山西省辽县一带,调集重兵进行合围,八路军总部收到情报后,由左权拟定了晋察冀反“扫荡”的意见,下令各部准备突围。
5月22日深夜,刚刚开完会议的左权俯在油灯下给妻子和女儿写下一封信。信中除了表明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外,还充满了对妻女的绵绵思念:
谁都想不到,这是左权写给妻女的最后一封信。
左权怀抱女儿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等机关一万多人按计划转移,但日军依靠精确的情报,一直掌握着八路军的转移路线,在后面紧追不放,警卫连与日军多次激战,无法打退敌军,彭德怀和左权、罗瑞卿商量之后,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
日军发现了八路军分散突围的意图,加快收缩包围圈,进攻更加猛烈,地面炮火、空中飞机轮番轰炸,形势极其严峻。这个时候,无论是谁掩护断后,都将是九死一生。关键时刻,左权毅然提出担任这一艰巨任务,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
当天下午2点,左权率领人马来到麻田东边的十字岭,他原本已经越过十字岭顶峰,到了山后的一个山腰,但后面还有一部分人员没跟上,而日军就在后面紧追不放,左权决定返回顶峰营救落在后面的同志,一颗炮弹袭来,击中了他。
一代抗日名将左权,就此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赋诗一首,沉痛悼念这位抗日名将:“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噩耗传到延安,八路军上下一片悲痛,最悲痛的莫过于刘志兰。
这一年的刘志兰只有25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刘志兰与左权结婚3年,实际仅相处了1年多就夫妻分离,却没想到一次分离就是永别,她永远见不到亲爱的丈夫了,留下的只有左权亲笔书写的11封家书,以及只有2岁的女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了革命,为了胜利,我们的先烈承担了多少生离死别。
但刘志兰又是坚强的,左权牺牲了,已经无可挽回,自己应当接续丈夫的遗志不断奋斗,渡过难关,将女儿抚养长大,将革命进行到底,才能不辜负丈夫的牺牲和深爱。
想到这里,刘志兰强忍悲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纪念左权的数千字长文:
这个时候的左太北,就如同当初2岁丧父的左权,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她,还不知道什么叫悲痛,但她迟早会长大,会面对这一切,刘志兰深情地写道:
任何悲伤都会被时间冲淡,在度过最悲伤的时光后,刘志兰如同悼文中说的那样,在党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努力工作,抚养孩子。相比悲痛,坚强无疑更有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左太北随母亲一起来到北京,进入八一学校读书。
八一学校是在解放战争的战火纷飞中诞生的,前身是位于河北阜平的晋察冀军区荣臻子弟学校,后来迁入北京,这是人民军队创办最早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寄宿制学校,左太北在八一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得到了领袖们的关心。
1952年六一儿童节,八一学校派左太北和李敏(毛泽东之女)、叶燕燕(叶子龙之女)、宋勤(宋任穷之女)等7个孩子向毛主席、朱总司令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亲切迎接了孩子们,左太北和其他孩子一起向毛主席敬礼,献上鲜花和孩子们照片做成的镜框,毛主席高兴地接受了孩子们的礼物,亲切地询问孩子们在八一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左太北表现地很轻松,一点没有拘束。
左太北等与毛主席合影
临别之前,毛主席和孩子们一起合影,左太北站在毛主席的右手边,留下了一张宝贵的集体照片。孩子们还希望和毛主席单独合影,毛主席微笑着答应了,特别耐心地与每个孩子单独合影。对左太北而言,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
随后,左太北她们又到了朱总司令的住处,向朱总司令献上鲜花,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朱总司令特别慈祥地和她们聊天谈话,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对左太北关心最多的还是彭德怀。
1953年,彭德怀在家宴请刘志兰和左太北,刘志兰向彭德怀夫妇反映了一个困难。
左权牺牲6年后,刘志兰嫁给了曾任左权秘书的陈守忠,左太北从此一直随母亲和继父生活。1953年,陈守忠被调到包头工作,刘志兰不得不随丈夫一起前往,但左太北当时还在北京读书,如果跟着母亲一起搬走,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刘志兰便想将左太北留在北京,拜托彭德怀、浦安修夫妇照顾,好让左太北有个依靠。
刘志兰和浦安修早在北师大女子附中读书时便是闺蜜好友,这个忙浦安修肯定会帮,但是为了不过于打扰彭老总,刘志兰为左太北办了住校手续。
彭德怀和左权搭档多年,对这位革命烈士感情很深,他知道自己的侄女彭钢和左太北都在八一学校读书,就想让两个姑娘同吃同住,相互有个照应,也做一对好朋友,便说:“住什么学校啊,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学校挺近,正好和我侄女彭钢做个伴。”
从此以后,左太北就住在了彭德怀家,彭德怀和浦安修夫妇对左太北的日常起居生活照顾地十分周到,彭德怀担心左太北吃不饱,每天都要检查饭菜有没有吃完。有一次,左太北没吃早饭就去上学,彭德怀知道后还把浦安修批评了一顿。
有毛主席、朱委员长和彭老总的关心,左太北的成长十分顺利。
1960年,左太北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品学兼优的她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她的成绩完全可以被哈军工录取,结果却被卡在了政审环节,原来左太北有一个伯父在国民党方面任职,导致她政审不合格,无法被录取。
陈赓听说这件事大为惊诧,生气地说:“你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哈军工不要你要谁?你就放心等录取通知书吧。”几个星期后,左太北顺利进入哈军工读书。
1964年,左太北从哈军工毕业,被分配到机要部门工作。在他人介绍下,左太北结识了大自己3岁的河北人沙志强。沙志强是农村子弟,父亲也是老革命,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很有志气也很朴实,两人见面不久后互生好感,很快确定了关系,结为伴侣。
左太北一直将父亲视为榜样,努力向父亲学习,她工作勤奋上进,先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航空航天部等部门工作,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副司长;生活上勤俭节约,经常主动接济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
有时候,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乡亲们来北京办事或者看病,左太北听说之后便热情地招待他们,留他们在家里吃住。为此,左太北夫妇花了很多钱,几乎没有任何积蓄,以至于家里从来不装防盗门,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偷的!
1982年,左太北忽然收到母亲寄来的11封家书,打开这些家书,她热泪盈眶。
这11封家书都是父亲左权的亲笔手书,日期从1940年到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最艰难的时刻,父亲和母亲两地相隔,鸿雁传书。这些信记录了左权与妻女分别期间的家事战事,见证了革命烈士的铁汉柔情,怎能不让左太北为之动情?
左权写给刘志兰的信
1992年,左太北的母亲刘志兰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2000年,左太北正式退休,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寻访父亲战斗过的土地、研究和整理有关父亲的资料上。2002年,左太北编辑出版了《左权将军家书》,以此纪念自己深爱的父母,62岁的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封信,信的名字叫《写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左太北在父亲左权画像前
左太北曾多次来到山西省左权县,当她切身感受当地百姓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当她不断听说当地百姓传颂父亲的英勇事迹,当她反复阅读父亲留下的11封家书,原本有些模糊的父亲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她知道自己的父亲从未远去,他的精神已经永远植根在巍巍太行山上,他的形象必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民对他的缅怀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9年6月25日,“太行之子”左太北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左权、刘志兰、左太北,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再度团聚了。
2022年4月19日晚,金东区在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感染者4:邢某某,女,住址:金东区东孝街道山垅头社区,系此前公布的感染者1钱某某的女儿,4月17日作为密接被管控,并闭环转送至集中隔离点。主要活动轨迹如下:4月15日食尚
情 况 通 报关于宋某某(信息发布人、女童母亲)网上视频举报其女儿被猥亵、殴打一事,源汇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由纪检、检察、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关于宋某某举报其女儿在幼儿园被女教师猥亵问
作者:苏区放牛娃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系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鲜为人知的是,左权将军牺牲的时候,有一人就在他的身边,而且身受重伤,一只眼睛被打瞎,一条胳膊被打断。每当谈起左权将军牺牲之事,他都泪流不止,心
【红色地名的故事】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浩左权,英雄之名。“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的正是左权将军。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邢兰富摄/光明图片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
很多人都替左权惋惜,说如果他没在抗战时期的“五一大扫荡”中牺牲,建国后必定能被评为元帅,说共和国欠他一个元帅军衔。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左权只是八路军参谋长,还是副职,距离元帅的标准还差得远
那一年,他的儿子已经离家整整19年。漫长的19年,终究没能让她迎来一个完美的答案。她在家中的守候,最终还是演化为一个悲情的故事。她是左权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生存在战争年代里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1905年,3月。左权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
前言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很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人民的解放,左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为人们传颂,为了纪念这位高级将领,将他牺牲的所在县命名为左权县,他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日本鬼子为什么会挖出他的尸体
【民族脊梁】我党抗日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的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舍身取义,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今天的民族脊梁,我们去认识
首先,我们看看左权将军的历史。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岁半的时候,左权的父亲去世了。由于家里贫穷,年幼的左权,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打猪草、放牛。几年之后,家里把左权送入了小学,但由于无力支付学费,中途不得不
建德的叶先生有三个女儿,是三胞胎,在上小学。他说自己接到一家楚明眼科的电话,说是其中一个女儿眼睛有远视的问题,让他去给孩子配副眼镜。女儿戴了将近一年,才发现这是一副近视眼镜。1 “楚明眼科”打来电话远视配了近视眼镜?叶先生的三胞胎女儿,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