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22:02:06 | 浏览:1279
在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我国牺牲的战士人数高达3500万之多。
而在这些牺牲的战士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牺牲人员中级别最高的。
他牺牲后,朱德为他题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毛泽东称他为“神枪手”,并赞他是“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长征时期,朱德更是称他为“模范军人”,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周恩来于1942年6月21日在《新华日报》撰文说:“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他牺牲后,毛主席痛惜之余,将他牺牲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延续至今,无人更改。
此人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这位37岁就牺牲的英雄,短短的一生却是传奇而又壮烈。
左权
一、出生贫寒
1905年3月15日,左权在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家里靠租种地主的土地,换取一点收入来维持生活。
左权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后,生活更苦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左权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助家里干活了,即使如此,也是常年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中生活。
即使生活穷苦,左权的求学欲望却很强烈,后来在叔父左铭三等人的资助下,左权读上了书,8岁的左权上了私塾再上小学。
1915年,年仅十岁的左权在小学课堂上听到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顿时怒不可遏,随即便写下“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此时的小左权心里已经埋下了立志救国的种子。
即使因为穷困断断续续辍过几次学,但是聪慧的左权还是在17岁时考入县立中学。
在县中读书时,酷爱看书的左权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被先进思想启蒙的左权有了改造社会的想法,便在1923年12月投笔从戎来到了革命中心广州。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到广州的左权见识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想,他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投身改造社会,必须先用知识武装自己。
正值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招生,左权便在1924年3月参加了考试,因为爱国的热忱,左权以优异的表现被录取。
同年6月,孙中山为了培养革命军队干部创建了黄埔军校,11月,左权作为第一期学员进入黄埔军校,编为第1期第6队。
进入到黄埔军校学习的左权非常努力,他学东西又快又好,还被教官作为标准,让他给其他学员做示范。
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左权经常受到他的赞赏,说他是优秀学员。
在黄埔军校的学习让左权的军事素质和技能得到非常大的进步,军校毕业后的左权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先后担任排长、连长之职。
任职期间参与了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皆表现优秀,被评为了“黄埔新星”。
三、加入共产党
1925年1月,在黄埔军校的左权因为思想进步且表现优异,被校友陈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也是从此刻开始,左权的一生都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行事准则。同年11月经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
来到苏联的左权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他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这里他与邓小平、刘伯承、刘云等人成为亲密好友。
后来邓小平和刘伯承在1942年发布的《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中说道:
“在中大、陆大时期,他就表现为始终是最进步、最淳朴、最出色的同学之一。”
正如文中所说,左权在苏联期间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和许多国外的战斗经验,这为他日后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以及成长为革命队伍里训练有素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奠定了基础。
陆军军官学校学员合影纪念
四、学成归来才能渐露
1930年6月,左权与刘伯承一起奉调回国。
为了让他的进步思想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共中央将其派往闽西根据地,任中共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欲为中共中央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11月,当选为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12月初闽西红20军、红21军合编为新12军,左权被任命为红新12军军长。
上任后,左权指挥新12军和闽西赤卫队配合红1军团和红3军团进行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2月,我军准备发起宁都起义,左权负责与王稼祥、刘伯坚前往宁都联络和指挥宁都起义部队,左权在上级会议的指导下,三次深入虎穴,最终带领全军赢得了起义的胜利。
宁都起义的胜利不仅代表着中央苏区内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除,还使一支1.7万余人的国民党正规军被改编为红5军团。
左权被任命为红5军团红15军政委,后任军长兼政委。
在左权对军团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建立民主制度、抓紧部队党的建设等措施后,仅仅三个月,部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后面更是成为一支军政有素的革命武装。
五、长征路上的先头兵
1934年10月,此时的左权已经是红1军团参谋长,他随着红军主力部队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红1军是左路军前卫,作为团参谋长,为了长征途中的人员安全,左权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经常在先头部队指挥战斗,带领部队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
在此期间,他与军团长林彪配合,先后指挥并出色地完成了抢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跨过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战役战斗。
在长征途中,条件非常艰苦,有很多人还没结束就已经死去,期间左权也曾身患疾病,但即使如此,左权还是将自己的马让给更需要的人使用,自己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路途中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粮食短缺,为了解决肚子问题,左权亲自带头挖野菜、吃野草。
每逢下雨天,士兵们就只能硬淋着,因为整个军团只有一顶帐篷是给首长用的,每次左权都会让身边的指战员一起进来挤一挤。
就这样到了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
六、经典战役黄崖洞保卫战
到了陕北的左权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代理红一军军团团长,在左权的带领下,这支军团参与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此后,左权作为彭德怀和朱德的得力助手,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
其中黄崖洞保卫战可谓是教科书级的战役,这一战是我军抗战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被誉为我军历次保卫战中最成功的一次。
黄崖洞保卫战
抗战时期好的武器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军武器匮乏,有些士兵的作战工具甚至还是长矛大刀,为了解决武器问题,我军在黄崖洞建立了一个兵工厂,为士兵提供作战武器。
黄崖洞兵工厂在当时对我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谓是一块战略要地,在敌军看来,自然便是一枚眼中钉。
于是1941年11月,敌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声势浩大地对黄崖洞发起了进攻。
敌军战力强大,而我军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可谓是实力相差悬殊。
因为人员少,左权在此次战役中的对策就是一个字“稳”。
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并结合洪崖洞天然的地理位置,一线天,跑马站和断桥三道防线与日军进行战斗。
经过8天8夜的激战,我军以1:6的伤亡比歼灭了敌军2000多人,并乘胜追击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
黄崖洞兵工厂
七、血洒太行山
1942年5月,日军集结了3万多兵力,兵分五路对八路军进行疯狂大扫荡。
当时的八路军总部、中央北方局机关和北方局党校集中学习整风的几千名干部,都在日军扫荡范围内,情况可以说是十万火急了。
当时任总部副总司令的彭德怀与左权召开紧急会议,就人员的突围和转移展开部署。
彭德怀
因为总部机关人员众多,文件行李多目标非常大,所以决定趁敌人还未摸清我军情况未对我们进行包围之前,分头突围出去,并制定了突围方案:
而此时左权考虑到我军战斗部队太少,如果没有人留下做掩护,可能很难突围出去,后面日本发现了我军分路突围的意图,便缩小了包围圈,想要将八路军全部歼灭。
此时,八路军一边被日本猛烈的炮火射击,一边被飞机投射导弹,机关扫射。
八路军的前方部队除了少数是经历过长征外,其他人都没有经过这么大的战斗场面,左权便对着众人大喊:“不要害怕飞机,要注意地面上的敌人,只要冲出去就胜利了。”
彭德怀认为左权指挥突围很艰难,就说自己来断后,让他率领部队先行突围。
但是左权哪里肯,他说自己一定要断后,因为彭老总的安全涉及到八路军的荣誉,对全军的士气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两人争论不下的时候,左权直接给警卫营长唐万成下达命令,让他保护好彭老总,唐万成便跟几个战士一起将彭老总拥上马。
看到彭老总上马,左权喊道:“唐万成,赶紧带着彭老总向西北方向突围,快快。”
就这样左权将各路人员送走了,自己也带着部队撤出南艾铺向十字岭突围,而此时的十字岭已经被敌军布了5个火力封锁口,等待左权部队的是敌人的飞机、大炮、机枪。
左权部队里有个女机要员叫罗健,当时的罗健只有17岁,快节奏的突围让本来就贫血的罗健完全走不动了,坐在路边休息。
正好被指挥战斗的左权看到了,便对她说道:“小鬼,快走。”说完便拉着她往前走。
可是罗健真的走不动了,因为左权还要指挥战斗,罗健就让他先走,并跟他保证自己一定会慢慢突围出去的。
左权为了指挥部队就先走了,但是后面不放心,还是派了一个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返回去查看像罗健这样掉队的同志。
到了最后一个封锁口,可是这也是日军火力最猛的地方,这个时候,总是身先士卒的左权对部队人员说道:“你们别动,我去探探路,如果我过去没事你们再过来。”
当敌人打来第一颗试探的炮弹后,左权还在关心着身后的战友,大喊道:“赶快卧倒!”
战士们躲开了这发炮弹,但左权却英勇殉国。
在左权用生命冲出的血路上,八路军在之后的3天冲出了日军的重重包围。
左权
八、铁血柔情,放不下的是妻儿
左权牺牲的那年,他的女儿只有2岁,左权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也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当时心系国家命运的左权一直都没有考虑到个人的事,直到1939年,朱德看到随中央巡视团到太行山的刘志兰时,便给他俩搭线,两人于1939年4月16日在潞城北村八路军总部结婚。
左权非常珍惜这段婚姻,刘志兰是彭德怀夫人的同学,不仅长得漂亮还非常有文采,左权对妻子非常疼爱。
后来妻子怀孕后,因为反应很大,左权每天傍晚都骑马从总部驻地去看她,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
结婚后一年,女儿左太北出生。
左权就把妻女接到了八路军总部,因为疼爱女儿,夜晚还亲自起来为女儿换尿片。
后来因为要策划百团大战,左权太忙了,妻子就带着女儿回到了延安。
因为两人分隔两地,刘志兰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她想念丈夫,就写信给左权发牢骚,但是左权也不说她,还在百忙之中回信安慰她,并对妻子表白:
“尽管我可能会越走越远,只要我俩的心紧紧靠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
后来左权牺牲,刘志兰悲痛万分,独自抚养女儿长大。
左权一家人
左太北对父亲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别人,所以其实是比较模糊的。
直到左太北42岁的时候收到母亲寄来的一叠家书,这是当年父亲写给她的家书,本来有12封,因为丢失了一封,所以只有11封。
看了这些信,左太北才知道父亲有多爱她。左权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左太北的思念和牵挂。
左太北
“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没有?方便时请一一告诉我。”
“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冷的时候,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吃吗?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们俩的小宝贝。”
“差不几天就整整一年了,太北也就一岁了。这个小宝贝我真喜欢她。现在长得更大、更强壮、更活泼、更漂亮,又能喊爸爸妈妈,又乖巧不顽皮,真是给我极多的想念与高兴。可惜天各一方不能看到她,抱抱她。”
左权心里无比爱着左太北,可是面对这样复杂的革命局势,他却为妻子想好了女儿的问题,他对妻子写信说:
“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左权县城
为了革命,左权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左权也做好了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奉献出去的准备。
如今左权的女儿也于2019年6月25日去世了,留在世上的,除了那已经泛黄的11封家书外,还有毛主席为了纪念他,而将山西辽县改名的左权县。
1942年,为了纪念因抗日在山西辽县壮烈牺牲的军事家左权,辽县被更名为了“左权县”。不久,当地一首经久传唱的《左权将军》横空出世。左权只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微小的名字,但他却切实地曾照亮一个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比历史课本上的“符号样象征
作者:莫孤烟关于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的原因,一般认为和日军“益子挺进队”对八路军总部的偷袭行动有直接关系。这支在日军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特种部队给八路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亮剑》中端了李云龙团部的山本特工队即以他们为创作原型。而八路军特务
作者:苏区放牛娃1942年5月,日军调集大兵团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展开“铁壁合围”式的扫荡。5月22日,日军电台截获了八路军总部的位置,当天晚上,大批日军将八路军总部团团包围。为了掩护总部机关撤退,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主动站出来要求带队断
左权县就是原来的山西省辽县,是为了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而特意更名。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5月25日,在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左权将军为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和中央北方局突围,在十字岭不幸被爆炸的炮弹片洞穿胸部而壮烈牺
【英雄之地左权背后的故事】左权,英雄之地。“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伟大的、光明的。”左权在写给叔父的信中这样写道。金戈铁马,戎装十七载,他将青春燃烧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将热血挥洒在巍巍太行山间。 黄土深处,
1940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因为在正面战场上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日本将战略中心转移到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上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国民政府低头。而在敌占区,日本面对敌后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局面,开始推行所谓的“囚笼政策”,通过在铁路
1955年,为了适应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求,我军开始建立军衔制度,决定于1955年内完成现役军官的授勋工作。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而端庄的授勋大典。此次典礼中一共授予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
王翰曾在《凉州词二首·其一》中写道“古来征战几人还”,曹松也在《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一诗中感叹过战场上那“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只要有战争爆发,就必定会有无数人牺牲。这个过程中令人倍感遗憾的事大概就是那些军事天才的
1952年6月1日,毛主席接见了北京八一小学的学生代表,他笑容和蔼,逐一和这些小娃娃握手说话。在轮到一个留着短发,笑容甜甜的小女孩时,毛主席蹲下来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女孩眨巴着眼睛回答:“左太北。”毛主席知道,当年刘伯承有个遇难的小女儿
在湖南醴陵市,有一条“左权路”贯穿城区。每每走在这条路上,人们不禁会想起已牺牲70多年的左权将军。这位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左权,1905年3月出身于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