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22:03:45 | 浏览:257
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然而那些为了革命事业早早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却再也没有机会享受他们打下的革命成果,有些人甚至都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比如左权,他是我党牺牲的所有将士中级别最高的一个、倒在黎明前的左权让无数人惋惜感慨,大家纷纷推测,如果他没有牺牲,或许在授勋仪式上也可以获得元帅头衔。
那么左权到底有没有资格被评为元帅呢?除了左权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值得封为将帅,却不幸过早牺牲的将领呢?
左权牺牲的时候年仅37岁,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交付给了抗战事业,左权短暂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又对我党做过哪些贡献呢?
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省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可是在左权一岁多的时候,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家庭瞬间坍塌。左权的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着几个孩子,那时候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左权,就开始自觉的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稍微长大一点后的左权开始喂猪养牛,小小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家庭的重担。可即便他已经如此努力,一家人也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在左权8岁的时候,家乡一个教书的私塾先生觉得左权是一个很有学习天赋的孩子,也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便主动提出让左权免费进来学习。
左权很快就从老先生的私塾学校里毕了业,接下来就要继续读小学,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读小学的学费。
于是,私塾老先生便继续资助左权,左权也经常自己给别人打零工赚钱,就这样东拼西凑下,左权终于念完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的左权又在17岁考入了县城里最好的中学,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之后,左权就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自己人生的方向标,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1923年,广州地区开始轰轰烈烈的闹革命,左权也从中学辍了学,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怀揣着革命热情去到了当时的革命圣地广州。他们几经辗转才从湖南顺利到达了广州,还报考了陆军讲武学校, 之后又转入黄埔军校。
左权在黄埔军校结识了陈赓,并在陈赓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可以说是左权的幸运年,他先是担任连长,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又在6月份参加了一次军阀战斗,7月份的时候,又参与了平定陈炯明的战斗,最后在年底,获得了前往苏联留学的资格。
很多人对八路军这三个字的印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土”。但这只是他们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八路军内的很多将士都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都是正儿八经的军事家、指挥家。
彭德怀,朱德,包括左权,他们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国内军事学校毕业的。但是像左权这样,既是名校毕业,又出国深造过的二者兼得的人才,在我军部队里确实很少见。因为左权的起点高,所以,从苏联深造回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担任红军军官学校的教育长。
后来左权又先后担任过军长,参谋长等众多高级职位,在作战过程中,他也把所学到的军事理论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可是,“人红是非多”,过于强大厉害的人难免会招来别人的妒忌。
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就多次拿左权出国留学这件事情做文章,说他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左权也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被降了职。左权对于这件事情没有做过过多的争辩,他始终相信清者自清。
不过毛泽东却对左权的信仰坚信不疑,他还夸赞左权不仅军事素养过硬,而且政治立场也很坚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也在后来的百团大战,大渡河战役中用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证明了自己。
只可惜世事无常,战场上枪弹无眼,左权在一次突围行动中,不幸被炮弹殃及,壮烈牺牲在了十字岭。
党中央对于失去左权这样一个军事指挥人才感到非常的痛心,也难免感到遗憾。
而1955年授勋时,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左权如果没有牺牲,会不会被封为十大元帅之一?
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后,有人认为就算左权没有牺牲,他被封为元帅的可能性也不大。
首先,按照他曾经在红军里担任时间最长的参谋长职位来看,和他同级别的李达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只是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然,如果只凭一个职位来推测左权不能被评选上元帅,有点过于片面,毕竟,左权曾经在军队内的最高级别是可以和彭德怀元帅画等号的。
如果从这一点上来看的话,彭德怀当选上了元帅,那左权也有很大的可能会被评为元帅。
就算我们不看级别,看入党时间,和资历才能,左权也皆不在彭德怀元帅之下。
但是这些都只是我们的假定推测,而现实则是充满变数的,在我党的部队里,有资历,有才能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左权如果真的活着的话,并不能保证百分百会被评为元帅,但是封一个大将头衔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除了左权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值得封为将帅,却不幸过早牺牲的优秀将领呢?
叶挺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是中国36位开国军事家中的一员,虽然这个追封来得有点晚,但也是对他能力功绩的最大承认。
叶挺戎马一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可能你并不熟悉叶挺,但是一定对叶挺独立团耳熟能详。
而叶挺的光辉事迹之所以知道的人寥寥无几,是因为他牺牲的太早了。
叶挺之所以会和战争,军队产生联系,全都是因为他年轻时的一次无意之举。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州,父母从小就对他抱有殷切期待,希望他可以通过学习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所以最初给他起名叶为询。
叶挺从小受父母的谆谆教导,也一直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毕生使命。
叶挺在上学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一位启蒙老师,两个人亦师亦友,关系非常的好。
后来叶挺要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老师还专门为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叶挺,老师说他以前的那个名字太过于书生气,叫叶挺显得更加苍劲有力,同时也希望他可以像叶子一样挺拔,不断向上成长。
叶挺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他相继考入了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路挺拔向上。
1918年,叶挺从保定军校正式毕业,次年投入了孙中山麾下的粤军,1924年又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也是在苏联,叶挺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受同样在苏联留学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叶挺于1924年12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段全新的革命旅程正式开启,可是这段旅程却充满了波折。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不负重望,用英勇无畏的精神一次次攻破了孙传芳的部队,为北伐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挺也因此在军队中开始小有声望,不久后就被提拔为了师长。
但很快叶挺就因为国共分裂而不得不在国共两党之间做出选择,虽然自己曾经是国民党部队的一员,但是,在苏联莫斯科,他已经许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口说无凭,1927年,叶挺带领他的24师发动了南昌起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选择。
可是,叶挺的这番表忠心却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叶挺饱受诟病。
很多人也把这两场起义的失败归咎于叶挺,叶挺对于他们这种无理由的甩锅非常的不满,一气之下就主动卸了军权,跑到了苏联。
可即便如此,国内的同志依然在不断诬陷诋毁他,最终使得他在苏联也没有了容身之地。
心灰意冷的叶挺直接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去到了欧洲,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可纵使叶挺心中有再多不满,他对祖国也始终爱的深沉。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叶挺坐不住了,他参与改编了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将其组建成一支正规的抗日部队。
1938年1月,部队正式改编完成,叶挺出任军长,终于有了再次为国效力的资格。
1941年,国民党再次出尔反尔,对新四军发起突然袭击,死伤了无数将士,叶挺军长也不幸被俘。
之后叶挺就遭遇了国民党漫长的关押,国民党一直苦口婆心的劝说叶挺倒向国民党那边,逼迫他与共产党划清界限。
可是,叶挺内心非常清楚,共产党才是能够真正让百姓当家作主的人,所以一直没同意国民党的拉拢。
就这样一直到了1946年抗战结束的时候,叶挺才被国民党释放。叶挺被关押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期间,他对共产党的忠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出狱后的他又立刻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获得批准。
可就在他历经磨难,再次投入我党怀抱,想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他从重庆回到延安的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落!
一代传奇铁血将军还没来得及登上新的历史舞台,就这样谢幕了。
叶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将领之一,从资历上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老革命家。
从能力上来说,加入革命军以后,叶挺参与了无数次战斗。
从级别地位上来说,叶挺是军长,就连陈毅元帅都是他的后辈,是他的继承者。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叶挺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被评为元帅。
卢德铭虽然没有左权,叶挺那么出名,但是他在我党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他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
1905年,卢德铭出生于四川宜宾,他的家境不错,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卢德铭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随着卢德铭读的书越来越多,他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接受了许多新思想。
他觉得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下,只有用枪用武器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够伸张正义,改变时局。
于是卢德铭就产生了参军的想法,可是他父亲是个读书人,觉得枪炮这种东西不是读书人应该碰的,儿子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虽然父子二人的想法有分歧,但是父亲最终还是选择尊重了卢德铭的意愿。
卢德铭听说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之后,就孤身一人来到了广州报考,只可惜他到的时候,黄埔军校的招生时间已经截止了,卢德铭失望不已。
同盟会的李筱亭对卢德铭印象非常好,不想耽误了这样一位人才,于是主动帮他向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推荐信。孙中山先生也为此破格面试了他,随后又推荐他进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就这样非常幸运的进入到了黄埔军校,他在黄埔军校里的成绩非常优秀,蒋介石还曾考虑过要让他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
1926年,卢德铭加入了叶挺的独立团。不久后,我党开始如火如荼地准备秋收起义,在起义之前,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谨慎严密的部队规划,卢德铭也被任命为了这次起义的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但是在攻打长沙的时候,起义部队却遇到了阻碍,形势非常危急,所以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马上撤军。
在收到撤军指令后,卢德铭开始有序安排部队撤离,可是战友余洒度却还想坚持继续打下去。其实卢德铭也并不甘心,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撤军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否则损失肯定会更加惨重,最后余洒度只好遵循命令跟随大家一起撤离。
随后,毛泽东对这次起义又做出了新的指示,并公布了下一次行动的目的地,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卢德铭这个总指挥在内都同意毛泽东的计划。
于是,在9月23日,起义军开始准备前往山区建立根据地,可我军在行进路上不幸遭到了军阀的埋伏,苏先俊的第三团和对方率先发生了遭遇。
由于第三团的战斗力不是很强,加上苏先俊的错误判断,所以整支部队在战斗中处于严重劣势,损失惨重。
卢德铭带领部队营救之后,带领他的部队继续阻击敌人,为起义军撤离争取时间。然而就是在这场救援阻击战斗中,卢德铭不幸中弹身亡。
卢德铭就这样牺牲在了秋收起义的过程当中,才刚刚22岁,属于他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却意外死在了自己指挥的这场起义中。
年纪轻轻就能领导如此重要的秋收起义,足以见得他的能力有多么的强!
如果没有意外中枪牺牲,那么建国后,他被评为大将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王尔琢是这几个牺牲的人当中最令人惋惜的一个,因为他死在曾经最亲近的同学兼战友手上。
王尔琢,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因为从小家境良好,所以也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1924年,王尔琢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学员。
王尔琢在学校里的表现非常的亮眼,所以,当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他青睐有加。
同年,在周恩来的引荐下,王尔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的王尔琢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学校担任起了后几期学生的队长。
1925年,王尔琢参与了东征,1926年又参与了北伐战争,并且在南昌战役中表现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时国民党也看中了他的才能,想要拉拢他加入国民党的阵营,被王尔琢果断地拒绝了。
1927年,王尔琢和周恩来一起去了武汉,并在同年8月份参与了南昌起义。
是金子走到哪都会发光,王尔琢的才能也逐渐被部队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也因此被提拔为了工农革命军的参谋长,在做参谋长期间,他把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位年轻且优秀的指挥员。
可这样优秀的他却英年早逝,死在了自己无比信任的战友手里。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1928年8月25日,我党的一位营长袁崇全叛变了,不仅如此,他还鼓动,欺骗走了一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朱德、陈毅得知之后都气愤不已,打算用武力把袁崇全打回来。
可是王尔琢却不同意这个计划,他觉得自己可以劝服袁崇全,于是只带着警卫就去找了袁崇全,希望可以劝他迷途知返。
王尔琢告诉袁崇全,只要他愿意带着两支部队回去,我军就可以既往不咎。
可袁崇全没有丝毫反应,反而是被他带走的这些士兵被王尔琢动摇了,想要回归部队,袁崇全见状毫不留情的掏出手枪射杀了王尔琢。
王尔琢就这样死在了叛徒的手上,死在了自己的同学手上。
王尔琢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他和卢德铭一样,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可以独当一面,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
可是这样一位军事奇才却在最美好的年纪陨落,实在令人唏嘘感叹。如果王尔琢没死的话,无论是看资历,能力,他至少也会是个将才。
像左权,叶挺,卢德铭,王尔琢这样在革命战争中过早牺牲的将领数不胜数,有些人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虽然战争的年代早已过去,但这些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突出贡献我们不能忘怀。
是他们用自己殷红的鲜血,为我们书写了一幅壮丽爱国诗篇,是他们用顽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革命先烈万古长青!
作者:苏区放牛娃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系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鲜为人知的是,左权将军牺牲的时候,有一人就在他的身边,而且身受重伤,一只眼睛被打瞎,一条胳膊被打断。每当谈起左权将军牺牲之事,他都泪流不止,心
【红色地名的故事】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浩左权,英雄之名。“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的正是左权将军。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邢兰富摄/光明图片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
很多人都替左权惋惜,说如果他没在抗战时期的“五一大扫荡”中牺牲,建国后必定能被评为元帅,说共和国欠他一个元帅军衔。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左权只是八路军参谋长,还是副职,距离元帅的标准还差得远
那一年,他的儿子已经离家整整19年。漫长的19年,终究没能让她迎来一个完美的答案。她在家中的守候,最终还是演化为一个悲情的故事。她是左权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生存在战争年代里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1905年,3月。左权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
作者:枪骑兵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望远镜是军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明,它的诞生给作战指挥提供了很大帮助,也让远程精确瞄准有了实现的可能。在战争年代,望远镜成为将领的标配爱物,例如我军两大战神林彪和粟裕,都有三件完全一致的“贴身珍宝”:望远
左权出生于1905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曾在苏联留学,毛泽东曾说他是吃了洋面包而消化了的。是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的军事家。在惊叹于左权的战绩的同时,他的气魄和为国奉献的勇气也令人敬佩。所以为了国家,她辜负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他们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十分出色的一名将军,作为军队的指挥员,他在军事方面的优秀能力毋庸置疑,他早年从黄埔军校毕业,还是一个非常有文采的人,还曾发表过许多军事方面的理论作品,对于毛主席的思想,他更是研究的十分透彻,可以说我国的军事发展离不开左权将军
前言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很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人民的解放,左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为人们传颂,为了纪念这位高级将领,将他牺牲的所在县命名为左权县,他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日本鬼子为什么会挖出他的尸体
【民族脊梁】我党抗日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的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舍身取义,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今天的民族脊梁,我们去认识
首先,我们看看左权将军的历史。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岁半的时候,左权的父亲去世了。由于家里贫穷,年幼的左权,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打猪草、放牛。几年之后,家里把左权送入了小学,但由于无力支付学费,中途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