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22:17:41 | 浏览:309
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有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是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八路军学历最高的将领,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毛泽东赞他“‘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朱德夸他“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周恩来夸他“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战经验”。1942年5月25日,他为掩护彭德怀等牺牲。
他就是左权将军,牺牲时年仅37岁。
他将年轻的生命过早地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那时女儿左太北才两岁,还在嗷嗷待哺中。他留下的40多篇军事著作及11封家书,彰显了英雄的满腹才华及绵长情意。
79年时光飞逝,将军的著作及家书早已泛黄黯淡,失却墨香,但将军的英雄事迹仍然让我们心灵激荡,他的铁汉柔情、军事才华等,至今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1905年3月15日,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名男婴呱呱降生了,他就是左权,又名左纪权,生在20世纪初的一个春日里。都说寒门难出贵子,左权是一个特例。
左权出生时,家中已有3个哥哥和1个姐姐,家庭负担可想而知。更不幸的是,父亲在他1岁半时去世,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家庭重担一下就落在了母亲肩上。
为让5个孩子活下去,母亲带领孩子们艰难维持生计,没日没夜忙碌与劳作。小左权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在年龄尚小、步履蹒跚时他就帮母亲捡拾柴火、做家务等。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左权年龄稍长时,他就能帮母亲干些重活,打猪草、放牛、砍柴等,但即便他的小身躯拼尽了全力,家里也常常无米下锅、难以为继。
童年对于左权,就是冻饿交加的苦难日子。
8岁的时侯,村里一位私塾先生见左权聪明机灵,认为他日后必是一个可塑之材,便劝说左权的母亲,让左权上私塾,且分文不受。
从私塾结业后,左权顺利考上小学,但学费母亲承担不起,左权以砍柴卖凑学费,在几经辍学和复学之后,左权终于修完了小学。
有志不在年高,左权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就表现出超乎同龄孩子的爱国热忱、非凡的见识。
1915年,年仅10岁的左权得知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义愤填膺。当即写下“勿忘国耻”的标语,在村中慷慨揭露袁的丑恶罪行。
这对于一个孩子,的确难能可贵。
17岁时,左权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一所中学,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这里他学习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触了一种崇高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有了科学真理的指引,左权救国救民、立志改造国家落后面貌的革命理想,就有了有更加清晰的奋斗方向。
当所有人都认为品学兼优的左权,要继续读书深造时,左权却选择另一条道路-奔赴心中的革命理想。
1923年,18岁的左权投笔从戎,打算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中。他和同学告别父老乡亲,离开家乡醴陵,几经辗转,奔赴当时的革命圣地-广州。
1924年,左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编为第1期第6队。
黄埔军校于1924年创立,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左权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
黄埔军校、讲武学堂、保定军校,是当时著名的三大军校。左权、陈赓、罗瑞卿、徐向前、林彪、赵一曼、张灵甫、胡宗南等,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1925年初,黄埔军校知名人物陈赓,介绍左权入了党。从此,共产主义信仰就一直激励着左权在以后近20年革命生涯中赤胆忠诚、前赴后继。
同年2月,左权开始了军旅生涯,担任黄埔军校党军教官。6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的战斗。7月参加了消灭陈炯明的第2次东征。
同年,左权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是世界军事家的摇篮,左权、刘伯承、毛岸英都在那深造过。
左佐接受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教育,算是名符其实的学院派,八路军也并非外界眼中的“土八路”。左权不仅是理论家,更是理论有效结合实践的军事家。
1930年,左权从苏联回国,担任红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他学识丰富、引经据典,由浅入深地教导学员。
有次讲射击原理,说到导弹的弧形原理,不少学员就是理解不了,总觉得子弹打出去应该是“直线道”。
左权就举例子:
通俗的例子让学员们哈哈大笑,难题迎刃而解。
当时中共苏区正进行第5次反围剿,由于指挥失误,红军节节败退。危难之际,毛泽东力排众议,亲自提名左权任红一军团参谋长。
在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中,左权的军事指挥天赋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1936年,在左权、聂荣臻指挥的山城堡战争中,红1军团与红15军团合围了胡宗南的78师,歼敌两个团。
对此,刘伯承说过:
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发表抗战宣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38年8月25日,左权被任命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
左权在彭德怀身边,“彭左”两人更是珠联璧合,配合得天衣无缝。
作家刘白羽这样评价:
(彭德怀、左权、朱德等)
1940年秋,日本积极进攻抗日根据地,想要一举消灭华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尤其在华北加紧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八路军总部决定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定22个团参战,战役发起后增到105个团,共计20余万人参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得知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
彭德怀遂命名此战役为“百团大战”。
直到此时,左权的个人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1939年,朱德夫妇做媒,为左权介绍了一位思想进步、长相漂亮的北平女学生-刘志兰。
左权一眼就看中了刘志兰,但刘志兰以要抗日不影响工作、没有结婚心理准备等为理由,委婉拒绝了左权,好事多磨啊。
康克清同志来劝说刘志兰,刘志兰说要考虑考虑,没音了。没法,只得请朱总司令出面,朱总司令和刘志兰谈话,她也说要考虑考虑,还是没音了。
后来朱总司令又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你再不同意,都影响左权的工作了。康克清也一再劝她,你再不同意,就再也找不到像左权这样从品德到为人都这么强的人了。
在大家共同做工作下,刘志兰才同意了。
刘志兰比左权小12岁,在一二九运动中非常活跃,她是北师大女队中“民先“队长,从小长在北京,她与6个姐姐一样,长得如花似玉,被誉七仙女。
刘志兰身材窈窕、肌肤雪白,声音清亮,而且博览群书,文采极佳,被很多异性爱慕追求。
到延安后,刘志兰、浦安修、叶群被称为“延安三美”。刘志兰也是被公认的“领袖夫人中的头号美女”。
(左权妻子-刘志兰)
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结婚,婚后第2年,刘志兰为35岁的左权生下了唯一的女儿左太北。
此时正值百团大战前夕,左权一直忙于战斗筹备和部署工作,但还是抽空去看望了刘志兰母女。
妻子抱怨他长时间不来看望,左权便拿起炕头上的脏尿布到河边洗干净、晾好,又端起碗给孩子喂米汤。待妻子气消后,他才耐心解释目前时局和前线情况,使妻子破涕为笑。
百团大战即将打响,左权考虑到妻女随总部指挥机关行动多有不便,便让母女随一部分同志撤回延安。
此后,左权在百忙中常给妻子写信,对自己未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职责,请求妻子原谅。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家书抵万金。
刘志兰在左权牺牲后深情写道:
1940年12月23日家书中,左权充满了对女儿的父爱:
(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左权每天研究敌我态势,经常通宵达旦。战役历经4个多月,一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多人,让日军“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百团大战后,左权给刘志兰家书中写道:
刘志兰在结婚时,有些情绪,她以为到前线后会大有一番作为,没成想终日被家务、孩子羁绊,加上不太会弄家务,因此常常焦头烂额,左权每次回信都劝她。
(左权给妻子的家书)
当时由于八路军只有3个师,人数有限,武器装备落后,左权受命建设八路军兵工厂。他在山西黎城大山,找到了一个叫黄崖洞的地方,拟建兵工厂。
为保护兵工厂,左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地形,哪里安枪眼,怎么对付敌人,敌人来了又该怎么办等,每一步都亲自安排,考虑周到。
1940年9月,兵工厂建设走上正轨,生产出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送到各作战部队,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成为八路军抗战期数一数二的兵工厂。
1942年春,日军开始对冀中平原实行疯狂“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率3万主力“蚕食”太行、太岳地区。而为掩人耳目,日军频繁在晋翼两地调动。
5月22日,彭左果断命主力部队开拔,跳出敌人包围圈,到外线作战。
但实际上,化装的日军离八路军总部很近了。有一侦察员发现一支用马驮着炮的部队很可疑,我们一般用蒙古马,而日军用的是澳大利亚种或拉丁美洲种的。侦察员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连长,可惜未得到重视。
之后,日军为偷袭八路军总部,派出两支精锐部队,脱了日本鬼子军装,换上中国老百姓的衣服,还穿上八路军的衣服。一路模仿八路军,给老百姓挑水、扫地等。
而老百姓每天见那么多八路军,过来过去的,又怎么分得清?也就认为他们是八路军了。
而就在这一天,刘志兰收到了左权第11封家书,也是最后一封信,他在信中重复了3遍:
“任意处置”意思是放弃抚养、送与他人。左权以前没有家庭,有了家庭,因为战争,老婆不能在一起,时局困难时,连他最疼爱的女儿也准备放弃了。
左权的担心不无道理,而时局还更为艰难。
八路军主力开拔后,日军通过先进电讯技术发现了八路军北方局总部这个向外密集发送讯号的中心。日军以为是一二九师的首脑机关,于是集数十倍兵力重兵合围。
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突围困难重重!
5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分散突围,并以两个团兵力东西方向牵制敌人,由左权指挥战斗。
24日,总部机关趁天黑通过日军较弱的偏东据点,往河北、山西交界地进发,一夜之间绕过日军3道封锁线。到达十字岭,暂时驻营休息。
25日天刚亮,日军1万余人突然从山坡两翼包抄十字岭,此时彭左两人当即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
彭德怀向西北,罗瑞卿率部向东南,杨立三率部向北。而左权坚决要求掩护和断后,带领总部机关突围。彭左两人在十字岭最后分手。
日军发现我军从十字岭突围意图,便加强四面堵截,还派出飞机侦察,搞空袭。
天上有敌机炮弹,地面有四面敌军强势围堵,要想突出重围,真的非常难。
再加上左权带领突围的总部机关,辎重繁多,物资贵重,有几百匹骡子,又不能扔掉,处理更舍不得,如此更增加突围的难度。
(左权与彭德怀)
在通过敌人第3道封锁线时,护卫彭德怀的唐万成率部返回接应左权,但被左权一口回绝,命他原路返回护好总部首长,唐只好返回。
当左权率领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十字岭顶封十几米山坡时,敌人的炮弹更加密集了,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泥土飞溅扬了他一身。
以一个老兵的经验,他应该马上卧倒才安全,因为马上还会来第2颗,但他连腰都没弯一下,就站在高地上大喊:
为了同志们的安全,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左权话音刚落,一颗炮弹片打到了他头上......警卫员还没来得及保护敬爱的首长,就见首长倒在了血泊之中。
左权为掩护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被敌机弹片所炸,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彭德怀发给延安的电报,短短7字,让延安的首长们痛心疾首。彭德怀痛心为他写下墓志铭:
朱德题为他写下一首悼亡诗:
周恩来缅怀左权,为他撰写悼文《左权同志精神不死》。
左权牺牲的消息见诸报端,但远在醴陵老家的左权母亲却一直不知此事,她被所有人善意“隐瞒”了7年。
直到1949年,解放军南下,朱总司令命令所有入湘部队都要绕道去醴陵看望左权将军的母亲。
此时,老人仍不知自己的儿子已经殉国,她希望从路过家门的战士们口中得知儿子的下落,但得到的所有答案都是:
这样的话,让人泪如雨下......
后来,老母亲得知儿子牺牲后,请人代笔,为儿子写下这样的祭文:
老发人送黑发人,祭文的至高境界,让人泪奔~
左权的牺牲,令山西辽县父老乡亲悲痛万分。1942年9月辽县举行5000人典礼,将辽县正式更名为“左权县”,以纪念这位将热血洒在辽县土地上的八路军抗日英雄。
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1958年,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很多地方以一人名命名一座城,上级认为这就是搞个人崇拜主义,将左权县并为和顺县。
辽县的父老乡亲一时接受不了,开始多方奔忙,他们不希望他们的英雄县名就此成为历史,直到这件事被毛主席得知。
毛主席立即定下一个规矩:准许左权县保留下去,永不更改。
左权县名失而复得。此后,左权县一直就叫左权县,沿袭至今,无人敢违背毛主席当时定下的规矩与意愿。
受此启发,左权的家乡醴陵市,为纪念左权,把几条主要线路命名为:左权北路、左权南路,左权西路,左权东路。
如今,左权将军已离开我们近80个春秋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和浩然正气,仍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提起左权,不少人都很感慨,如果将军没有过早牺牲,共和国元帅的席位上该是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大家怎么认为呢? 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太行山的草木提示:洋姜和西红柿是能给英雄生命营养的草木,就像离别路上,刘志兰带给左权的那些苹果!太行山,巍然屹立,没有人能一下子将它全部拥抱。因此,太多的人,一直默默注视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成了一生一世的牵挂。砖壁村,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 太行天下脊,波澜壮天地。左权,这块镶嵌在太行山中段的红色土地,是一座山水生态秀美之城——境内420余座山峰巍峨高峻、奇峰林立,2200余条河流潺潺流淌、清澈如镜,800余处景观风光旖旎、巧夺天工。有“许由洗耳”之幽隐,“五
作者:NGA-♀り浅川灬(♀如果有一天,英雄联盟不再更新英雄,那会是怎样的情况?截止于新英雄尼菈,英雄联盟中已经有161个英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自从2009年正式上线以来,英雄列表的数字就在不断扩大。而英雄联盟的开发人员,已经为他们
叶挺左权不死可否封帅?官方早已给出结论:叶挺元帅左权大将!十大元帅叶挺和左权能否当元帅一事早有定论关于叶挺和左权,军事爱好者们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果他们活到1955年授予的话,会不会成为元帅?关于这个假设众说纷纭,有人说肯定是元帅,叶挺
1942年10月10日,河北涉县的莲花山下,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对聚集在一起的军民发表了讲话:“给烈士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之间,报仇的呼声响彻云霄,令大地同悲。这个让军
1942年5月,一份七个字的电报被送到延安,看完电报内容之后,延安方面对其进行了回复,延安方面回复:"殊深哀悼……"短短几个字的电报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左权将军不幸在那一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在我国
1942年的太行山,纵然草木青翠景色秀美,但是依然遮挡不住那冲天的硝烟气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虽饱经战火摧残,但依然是日军永远都拔不掉的“眼中钉肉中刺”!而日本侵略者为了探取到有关八路军的消息,专门成立了一个秘密小组。凭借着先进技术,这个小组
左权出生于1905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曾在苏联留学,毛泽东曾说他是吃了洋面包而消化了的。是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的军事家。在惊叹于左权的战绩的同时,他的气魄和为国奉献的勇气也令人敬佩。所以为了国家,她辜负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他们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十分出色的一名将军,作为军队的指挥员,他在军事方面的优秀能力毋庸置疑,他早年从黄埔军校毕业,还是一个非常有文采的人,还曾发表过许多军事方面的理论作品,对于毛主席的思想,他更是研究的十分透彻,可以说我国的军事发展离不开左权将军
湖南省醴陵市烈士陵园内,左权将军纪念碑高高耸立,格外庄严肃穆,前来缅怀左权将军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
【红色地名的故事】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浩左权,英雄之名。“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的正是左权将军。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邢兰富摄/光明图片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
【英雄之地左权背后的故事】左权,英雄之地。“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伟大的、光明的。”左权在写给叔父的信中这样写道。金戈铁马,戎装十七载,他将青春燃烧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将热血挥洒在巍巍太行山间。 黄土深处,
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有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是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八路军学历最高的将领,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毛泽东赞他“‘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朱德夸他“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周恩来夸他“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战经
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转入伏龙